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基础”教育运动,1983年发表了题为《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其中提出了5项“新基础课程”,把科学课程作为中小学的必修科目,强调了基础课程的重要性。1993年颁布《2000年教育目标:美国教育法》,再一次规定了包括自然科学课程在内的七门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英国1988年颁布了《教育改革法案》一改传统的“多元、多轨”的课程设置状况,强调中学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要占总课时的75%-85%。此外,法国在小学恢复了教学,在高中推迟了分科时间,目的都在于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日本和美国是其中较为典型的国家。1987年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正式提出日本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1989年在日本公布的中小学学习指导纲要中,把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出发点。美国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强调基础教育课程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f提倡公民教育,强调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目前,西方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青少年的道德危机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普遍关注。1996年美国的第二次教育高峰会议和1997年总统《国情咨文》均强调青少年道德品质的重要性。日本文部省1989年颁布的教学大纲,对德育的目标与内容就进行了改革,要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主性的日本人”,使他们拥有不屈不饶的精神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是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3
重视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1988年日本的教育白皮书《我国的文教政策终身学习的新发展》将“教育国际化”作为基础教育的指导原则之一。4日本中小学的教学过程中也始终贯穿着国际意识的培养,并在各门学科里加入了相应的国际化教育的内容。由于丹麦当前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赖于其他国家的发展,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丹麦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不断促进和发展教育的国际化。
(二)世界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其趋势主要表现在课程有三个方面的变化。综合性的增强。课程综合性增强的目的是建立相邻学科的联系,促进各学科的共同发展,也有利于学生运用于现实中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如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于1998年6月公布的中小学课程审议草案就决定增设一门新课程综合学习课程,并且说明可以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此外,法国小学的“启发活动”、美国的“VSMES理科”5等均是适应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