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分析,各自得到的结论也有差别。Stuart和Sore
se
认为联合投资有利于扩大专业领域,从而使其组合多样化
20
。Cummi
gs通过对加拿大231家PEVC所投资的5323家企业进行实证分析,
发现在第一轮投资中平均每个PEVC投了5个以上的企业,同其他PE进行联合投资可以使投资家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参与更多的项目。Bra
der,Amit和A
tweiler通过经验性研究发现,联合投资的项目比单独投资的项目收益更高21。Hochberg和Lju
gqvist研究了通过联合投资形成的关系网络对投资业绩的影响,得到好的关系网络能带来高回报的结论,因此建议把提高投资家的关系网络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考虑22。此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联合投资便于更好的项目选择,有利于投资家对其组合投资企业的增值服务,还可以加强在IPO时的管理等。Brui
i
g,Verwaal认为PE的规模会影响投资家参与联合投资的决策。他们的分析是从获取资源的动机和交易成本两方面考虑的,得到的结论是规模不同的PE在不同的阶段参与联合投资的优势各不相同23。Admati和PIderrer对联合投资中投资家之间的契约进行了设计24。Cummi
g的研究认为联合投资中领头的风险资本家(后面简称领投)适合优先股契约,而跟随的风险资本家(后面简称跟投)则适合可转换债券契约25。国外对于PE联合投资的研究,集中于联合投资模式对投资项目的效益的影响,很少涉及联合投资模式对投资项目风险的影响,其建立的评价体系,也多为针对联合投资效益进行评价的。
22国内研究现状
221PE、VC介绍与国际比较成思危、刘曼红等对VCPE进行了系统的介绍26;陈刚介绍了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的风险投资情况,并对我国高科技风险投资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27;陈德棉、蔡丽则通过国际比较和经验借鉴,寻求两个问题的答案,即PEVC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环境,一个PEVC到底如何运作才能成功发展28。222VCPE的治理机制和契约理论
f司春林等从信息不对称出发,分析了投资者、风险投资家和企业家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29;程文红则结合信息不对称和契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风险投资治理结构的制度安排和契约设计进行了研究30。张汉江等建立了各个不同的投资阶段投资家和企业家之间的激励模型31。欧阳昌明等则认为VCPE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源自人力资本的不确定性,故基于人力资本的不确定性进行契约设计,并以此思路对分段投资、剩余索取权分配、剩余控制权安排等契约条款的成因作了理论解释32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