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23PEVC的决策与评估研究对于我国PEVC决策与评估的研究,大部分国内文献主要是在国外已有的评价体系上进行的,如尹淑娅就在Tyebjee和Bru
o评价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建立的评估模型33,刘希宋等利用模糊数学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类似的还有利用层次分析法、指标因素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评价
34
。也有部分学者是针对某个行业建立的评价体系,如陆军等就针对生物医药
行业的风险投资,采用聚类和判别分析方法分析影响该行业投资成功和关键因素,建立了一个生物医药行业风险投资的评价框架35。随着实物期权理论的发展,不少学者将实物期权运用到PEVC项目的评估和决策上,如潭跃、何佳利用实物期权对中国3G牌照进行价值分析36。我国学者在PE的评价体系研究中,依据行业分类所做的研究较多,而依据投资模式所做的研究较少。224有关PE联合投资的研究国内针对联合投资的研究较少,王恩群、周莉提出采取组合投资、联合投资、系列投资、事前签约、控股等投资策略来控制风险,减少损失37。彭华涛、谢科范、马畅等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通过联合投资实现收益与风险分摊从而达到投资方双赢的内在数学机理38,分析了风险投资中联合投资的四大现实意义,提出了联合投资具有两个风险不守恒特征:其一,投资双方通过关键要素互补、能量聚合以及协同管理,风险投资公司竞争力迅速提升,联合投资总风险降低;其二,联合投资方分别承担的风险小于单独对投资项目所承担的风险39,指出由于PE联合前后所承担的风险具有不一致性,只有有效避免影响协同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才能充分体现联合投资的风险不守恒性40。刘东霞针对联合投资
f中存在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提出通过信息传递机制、信息甄别机制与激励机制来解决;对于联合投资评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联合投资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并重点分析了联合投资中存在“搭便车”现象的原因,提出通过股权的安排来激励跟随型PE,减轻其搭便车的动机41。其他学者仅对联合投资进行一般性的介绍。我国学者在对PE联合投资的研究中,对联合投资的动因和绩效较多,对联合投资的风险研究偏少。
3小结
通过前面有关概念的解释和现有研究方向的简要概括,可以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现有的研究中,研究PE评价体系总体概念性框架的较多,进一步深入构建和分析评价体系的比较少;在深入构建的评价体系中,依据行业类别所做的研究较多,而依据投资模式所做的研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