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摘要:估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估算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数
学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估算,也是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体现。在教
学实践中,我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入手,选取生活素材,培养估
算意识;运用多种策略,掌握估算技巧;创设估算氛围,养成估算
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关键词:估算;意识;技巧;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63315(2012)05086002
估算是数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策略的一种。估算作
为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近些年来逐渐受到数学教育界的重视。《数
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对数量及时间和空
间等有整体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认识”。新课标对不同学段的估
算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估算的合
理性作出解释;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
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
惯。”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估算教学很少在数学课中“展露头角”,
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我们的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感受不到它的
魅力,体会不到它的价值,这与新课标倡导的强调估算教学大相径
庭。
估算教学之所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是因为在当前的课堂教学
f中,我们的估算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误区:误区一:算后估算。学生往往是为了估算而估算。如:48×72≈?,学生先笔算出正
确答案,再“估算”出一个与精确答案比较接近的数,一道估算题就算完成了,严重缺乏估算意识。
误区二:乱估算。学生在看到估算题目之后,往往是不加思考就给出了自己的估算答案,根本就没有经过有条理的、缜密的思考。如:估一估这本书有多少字?20000、35000、100000……五花八门的答案迅速呈现,却没有一个人能清楚地说出答案是如何得出的。热闹的现象背后折射出我们课堂教学的缺陷:估算教学缺乏科学的引导,估算意识没有得到合理的培养。误区三:不估算。学生在实践中往往不会主动应用估算去解决问题,仍然停留在笔算的层面上。如:1桶油38元,一箱牛奶55元。妈妈带了100元买这两样商品,够吗?学生会飞快地进行笔算,从而得出精确答案,却根本就想不到估算会来得更快一些。误区四:教师不重视估算教学。由于以往教材中的估算内容少、散,且作为选学内容,而在新教材中,估算则是作为重要内容进行编排,并且是必学内容。可许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