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教育存在的缺失
中国教育缺什么?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普通教师开始关注和思考这个问题。知名学者朱永新在《中国教育缺什么》一文里,肯定了中国教育缺“钱、人才、教育公平”,并着力分析了几个隐性要素(特色、理想、人文关怀和教育理念)的缺乏。总而言之,中国教育缺太多了,但是“中国教育根本缺什么,为什么缺?”却罕有人论及。“牵牛要牵牛鼻子”,正像国人对无缘诺贝尔奖耿耿于怀却难觅良策一样,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只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
在大力高呼素质教育的时代,教育不公平现象依旧存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德治教育,人文情怀教育愈发重要。作为一名在校生,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感、进取精神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强优秀学生群体健全人格教育势在必行。中国教育一直从秉承着继承儒家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育人方针,提倡在教学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育人然而细观如今社会的一些教育现象,各大高校出现的一些教育缺失事件如“马家爵杀害同学、刘海洋伤熊,北大学生菜式卖猪肉,应沉迷网络多次被北大,清华退学的张非等事件“无不招显出目前中国教育还存在缺失。
问题一:教育目的的模糊化,教育逐渐只剩下分数化,健全人格教育不完善。
当今大学生普遍的缺点表现在:1眼高手低,还有点不知道天高地厚2没有自己的观点3遇到批评的时候首先会辩解,不肯承认错误4沉迷游戏。浮躁,缺少深入思考的习惯。这样培育出来的学子将会对社会有什么贡献?齐家治国平天下,于治国先齐身。一个人的学习动机摆对了才会有进一步的思想高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调动积极性?引导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格教育健全化?。据不完全统计,从1983至1993年间,北京市中小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从834上升到10,其中很多与人格问题相关。从这我们不难看出心里健康与当代教育的联系颇为紧密。接受教育的动机也与心里健康有内在关联。社会舆论,学校家长给予学生的压力是不可忽视的间接导致。当代高校教育变成了“分数教育”。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习成绩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学校教育学会学习,获得学习的
f方法和途径,培养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能力,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人格得到完善。但是,目前我们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就是考试成绩,尤其是中考、高考时,就是凭分数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