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路上》、苏联小说《带星星的火车票》、爱伦堡的回忆录《自然、岁月、人》、剧本《愤怒的回顾》、德热拉斯的《新阶级》、托洛斯基的《斯大林评传》以及《格瓦拉日记》等。他们深受这些作品的影响,获得反省和思考能力的同时,也从中获得了写作方法。“白洋淀诗群”由于视野和知识背景的原因,他们的诗歌趣味更倾向于“形上”的性质,更注重理性的思辨,因此有较多的“现代主义”艺术因素,而与具体的生存环境较少发生联系。他们的诗从意象到情绪,都带有浓厚的现代主义色彩。但其语义可能与西方现代主义有所差别,也许要还原到中国“文革”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芒克,芒克,1969年下乡,1971年开始写作。《天空》、《秋天》、《十月献诗》等,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根子写有《三月与末日》、《白洋淀》、《橘红色的雾》、《深渊上的桥》等八首长根子诗。但现仅见《三月与末日》和《白洋淀》的残篇。《三月与末日》对大地的诅咒和绝望,表达了根子对现实的绝望和拒绝。
f多多的诗被认为更接近俄国诗人阿赫玛托娃的风格,他虽然在白洋淀,但作品很少有多多乡村场景,更多的却是“布尔乔亚”的气息。后来在“朦胧诗”的讨论中,成为代表性诗人的北岛、舒婷、顾城、江河等,在这一时期也开始了诗歌创作。P183)四、“手抄本”小说(教材P183)手抄本”小说(“手抄本”小说是“文革”期间流传最广、读者最多的一种隐秘文学形式。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张扬的《第二次握手》、毕汝协的《九级浪》、赵振开的《波动》、靳凡的《公开的情书》、礼平的《晚霞消失的时候》等。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