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学习材料9:在主流之外
20101212162114
本节内容请按照提示,参照教材内容自学。本节内容请按照提示,参照教材内容自学。不再课堂讲授。堂讲授。
P122,了解文学史在何种意义上使用“非主流文学”“非主流文学”(教材P122,了解文学史在何种意义上使用“非主流文学”这一概非主流文学”念)在50到70年代,文学主张和文学创作的统一性是这个时期文学的总体面貌,但在某个时候、某些作家那里,时或有偏离规范的“异端”现象出现。对本时期的那些偏离、或悖逆主流文学规范的主张和创作,本书用“非主流”这一用语来表示。这一概念是在如下的含义上使用的:第一,它是相对于不同阶段的那些被接纳、被肯定、被推崇的主张和创作而言,是个“历史的”概念。它的范围、性质,在当时文学“规范”的状况有关。因此,在一个时间里被肯定和推崇的一些作品,在另一时间里,可能会当作异端而受到批判。第二,“非主流文学”在一个高度一体化的文学语境里,处于受压制的地位。有的作品,发表后受到批判,有的则没有得到公开发表的机会,而在一定范围的读者间,以各种方式流传。第三,“非主流”的“异质”文学的出现,在50到70年代,呈现为“阶段性”的状况。它们或产生于文学“规范”的要求比较松懈,对“规范”发生多样性理解的时候如1956年1957年这一被称为“百花时代”的阶段,以及60年代初在政治、经济、文学政策上进行调整的阶段,或产生于文学控制虽十分严厉,却存在某种个人写作、“发表”的空间的时候如“文革”的后期。(“双百方针”与“百花文学”教材P125_129,重点掌握双百方针、百花文学的含义,双百方针”百花文学”,重点掌握双百方针、百花文学的含义,及代表作家作品)及代表作家作品)一、双百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的讲话中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目的是促进科学的进步和艺术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从1956年5月到1957年5月,文坛出现了较为活跃的局面。广大作家努力冲破教条主义束缚,扩大生活视野,加深对生活的思考和探索。敢于反映生活的真实,抒发真情实感,现实主义在恢复、发展和深化,对创作中的公式化、概念化也有所克服。
f二、“百花文学”:是指这一时期在“双百方针”鼓舞下出现的一批具有探索性的文学作品。首先,它打破了只准“歌颂”不能“暴露”的禁区,开始大胆干预生活,尖锐地提出现实中的问题。如小说李易《办公厅主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