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有的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考核体系,但大多缺乏深度和广度,并未将内部控制考核结果纳入到企业人员的业绩考核中。其次,内部审计客观性性与权威性不高。一是由于企业内部审计业务较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仅仅以财务审计为主,普遍存在职能单一、业务狭窄等问题,缺乏自身应有的客观性,限制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二是部分企业的内部监控制度未能形成体系,各职能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不能形成有效地牵制制度,缺乏必要的互相监督,使许多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缺乏自身应有的权威性。
四、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的策略
(一)明确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目标
控制目标是管理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它是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最高标准。所以,明确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目标是企业完善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前提条件。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的本质特征要求以风险的评估为基础,这就决定了目标制定是风险管理流程的首要步骤,企业管理者应该根据企业经济活动的内容、特点以及管理要求,依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内部
7
f控制目标,制定的内部控制目标应具有前瞻性和发展性,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相适应。第二步应根据目标选择具有相应功能的内部控制要素,组成内部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将目标在企业内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将科学的目标体系转变成为易于理解、执行的科学风险管理政策体系,从而提高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还应确定对目标的实现有潜在影响的事项,保证制定的目标与企业的风险偏好相一致。
(二)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内部环境是其他所有风险管理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控制环境影响着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应从以下方面展开:①治理层积极参与内部控制活动;②管理层在治理层的监督下,营造并保持诚实守信和合乎道德的企业文化;③建立正式的行为守则;④对员工胜任能力高度重视,有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⑤经营模式、权限和职责分配得当;⑥促进全体员工树立风险管理哲学观,建立企业风险文化时,要注意建立统一的风险语言,以方便企业内部的风险沟通和交流。企业文化往往是现存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具有一种很强的凝聚力。随着企业文化中风险敏感程度的提高,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