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成正常的心理素质,从而有利品德的培养。例如,人的一项重要品德是“利他”,而心理学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的利他品德要在“移情”个性心理素质的基础上才易于形成,所以,注重心理教育,使个体形成移情这个心理素质,才有利于利他这种品德的培养。其三,从反面来看,个体如果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则最易于形成不良的品德或发生不道德行为。因为,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的青少年,往往倾向于接受与主流的社会规范、价值观
f相悖的观念,对不良规范失去抵抗力或易于接纳不良的规范,从而逐步地形成不良的品德。同时,如上述,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往往会线性地直接导致非道德行为,而心理不健康状态则往往会非线性地导致个体发生不自觉的道德行为,要防止或消除这类非道德行为,从根本上说,就要注重心理辅导,及时疏导学生心理产生的不平衡状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之心理处于健康状态,是其正常地生活、正常地成长的前提与保证。一般来说,如果个体经常性地处在心理不平衡状态尤其不健康状态,就容易发生损害社会与他人的反社会行为,重则违法犯罪,轻则为人所责;或者会出现损害自我的异常行为,令社会不宁,使众人不安。即使不发生外部的不适应行为,处在不良状态的个体也会因长期处在情绪困扰之中或形成不良的品德或导致低劣的心理素质。无论哪种情况,对学生的正常健康的发展都非常不利。反之,如果个体处在正常健康状态,则易于适应社会,内心平稳,内外平衡,从而能得到社会与他人的接受,自我得到充分的发展及获得学习的进步与事业的成功。三、进行心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1)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心理素质是他们学业成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过去人们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认为智力高就能成功,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教育界、心理学界越来越明确地意识到,个体的心理素质对其成功、成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影响作用甚至比智力大得多。心理学界曾作过一项重要的研究,研究者追踪了3000名高智商的儿童,30年后,这些儿童有的成为科学家、发明家、社会名流,而也有的成为普通人,他们的智商都很高,差异不大,而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心理素质方面的差异,如意志、自控、耐性等,可见人的心理素质对其事业成功意义之大。目前人们注重并强调“eq”对个体成功的作用,就是反映了这种共识。因此,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培养的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促进他们成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