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教学
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儿童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或介绍科学常识的一种文学体裁。我们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不管低、中年级还是高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童话,怎样才能教好童话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情趣“提问”,画龙点睛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问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要尽量减少提问的数量,改变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要鼓励学生互相质疑,合作质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当同学们读到小鸡画竹叶,小马画月牙,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时。老师借机而问:“同学们读到这,你有问题要问吗?”要让一年级的学生自己来发问,的确是一个尝试,可是这难不倒孩子们“是呀,它们是怎么画出来的?”,教师则相机评价“会提问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勤思善问的习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了,那么能否自己解决问题呢?课堂上我们见到一年级的小学生七嘴八舌,自己打开了话匣子,这就是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又自己解决问题。要比教师一问一答式的方式好得多。此时,作为教师要学会调控热闹非凡的场面,做到收放自如“太美了,我也想要一幅画。哪匹小马来帮帮我?快踩两脚,帮我画幅梅花图。(不行?为什么?不愿帮我?)小鸭子来帮吧?那我该找谁呢?(一块说小狗)”“我明白了,小动物们虽然有绝活,但只能画出和自己脚印形状相同的图案。但是不要紧,就让他们各自发挥特长,齐心协力画出一幅美丽的雪景图。咱们再读读这部分(教师引读: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此时教师的问答真
是点睛之笔,一语惊醒梦中人,所以说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问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
二、个性朗读,独特感受《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阅读是心智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读书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成人对同一部文学作品便常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