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基本情况是:2006年我市总人口26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167万人农业人口15233万人。全年粮食供给总量16297万吨,其中地产粮11625万吨。全年粮食需求总量15853万吨,粮食消费总量11950万吨,其中口粮消费6448万吨,饲料用粮4545万吨,工业用粮363万吨,食品用粮56万吨,种子用粮034万吨。年初各类存粮4977万吨,年末为5418万吨。(二)粮食储备状况。以2006年为例,一是为确保粮食市场稳定供应,全市地方储备规模共计57000吨(市级21000吨,县级36000吨)全部落实到位,远远超过了粮食安全警戒线,可以作为以丰补歉,救灾救荒,预防突发性事件的物质保障。市区落实大米储备1000吨,确保市区粮食出现异常波动时,大米供应不断档,不脱销。二是高度重视市县中心粮库建设,重点改造扩建市区粮库荆西粮库、东站粮库,仓容量分别为7000、1500吨。三是储备粮品质进一步提高,轮换各级储备粮20623吨,2005年及2006年产的粮食上655。2007年,全市粮食储备订单计划80158吨,其中省级6万吨,市本级8869吨,县级11289吨。(三)订单粮食收购情况。做到政策宣传到位,让群众家喻户晓;为农民服务措施到位,方便农户售粮;收购市场监督管理到位,维护稳定的农村收购市场秩序。2005年,全市共收购粮食79463吨,其中订单收购70470吨。2006年,全市共收购粮食75240吨,其中订单收购69769吨。截止2007年6月,全市共办理粮食收购资格许可证127本,并全部通过年审。(四)粮食加工情况。我市积极拓宽粮食行业龙头企业的经营思路,提高粮油加工骨干企业产业化水平,发展粮油精深加工。努力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扶持和服务,创新粮油加工骨干企业组织结构,实现以资产不纽带,组建集收储、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企业,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综合利用粮油资源,并加强产品结构调整,开发高附加值粮油精深加工产品,提高我市粮食品种有优质化和主食品的工业化水平,占领更多市场份额。据市粮食局2006年统计,全市粮食加工企业生产能力:大米579500吨,小麦粉37500吨。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8个,资产总计7310万元,其中大米4765万元;从业人数433人。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29846万元,其中大米25136万元;产品销售收入28995万元,其中大米25451万元;利润总额413万元,其中大米301万元。加工企业中大米加工企业47个(日处理原粮100吨以下的44个,日处理原粮100200吨的2个,日处理原粮200400吨的1个),小麦粉加工企业1个;大米总产量116274吨,(其中特等米30156吨,标准一等米84859吨,标准二等米900吨);小麦粉总产量6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