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披露往往能够成为虚报、误报、瞒报等的惩罚依据。而对于盈余管理的政策监管则需要建立在是否遵循了会计准则的前提之上来制定与执行。
(二)加强政策监管,建立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监管部门应该将扣除政府补助的净利润纳入盈余管理指标考核体系,这样能够从利润金额、结果和质量等财务方面的指标来对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进行考量。可以通过平衡计分卡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长短期相结合的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科学地结合起来,编制上市公司综合收益表。
(三)加强注册会计师和社会监管
企业在聘用会计人员时,需要依据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相关规定来执行,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改革,并且完善行业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整体诚信素质。3
强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区分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委托人和被审计单位,以此来增强对盈余管理的外部监控。另外,应强化会计行业协会的自律,建立行业监管队伍与监管体系,完善提高行业自律监管。
五、结论
当前,上市公司不正当的盈余管理现象存在,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现行的会计政策以及会计准则的缺乏和不完善,加上注册会计师的监管不力,使得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的变更以及关联方交易和资产重组的方式进行公司盈余管理。要加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需要完善我国的会计政策以及会计准则,并且建立政策监管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实行注册会计师与社会监管制度,从而更好地实现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
(作者单位为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1王福胜,吉姗姗,程富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4(2):9597
2杨轶,张立焕浅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J经营管理制,2014(29):4649
3苏柯,杜金岷,张超林公司治理视角的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J产经评论,2014(3):5868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