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
作者:王暖来源:《经营者》2015年第10期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会计法规的不断变化,盈余管理现象成为投资者、债权人、证券监管部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等关注的热点。本文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进行分析,探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从而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盈余管理上市公司会计
一、引言
企业的盈余管理是企业在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的范围内进行的一种披露企业价值的管理行为,它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领导通常是进行盈余管理的主体,而相关会计人员则是实际的操作者。企业的盈余管理需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才能够达到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并且有利于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证券市场发展。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企业通过会计政策的变更可实现盈余管理
在现行会计准则中,企业管理层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有一定的自由,可以凭借实现群体利益最大化的判断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这样企业能够通过会计政策的变更来实现盈余管理。由于我国的会计政策选择变更简易,会计政策变更方面包括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固定资产的残值率及折旧年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及比例等事项,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独立判断这些事项,采取变更以上估计事项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2007年1月1日,上市公司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对于恶意的盈余管理进行了规范。新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从而限制了企业操控存货计价方法来调节当期利润。1另一方面,新准则规定部分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长期资产的减值损失除处置资产外,否则不得冲回,此准则也大大限制了企业滥用资产减值调节利润。
(二)企业通过关联方交易实现盈余管理
我国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改制后形成的,上市公司与改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交易。上市公司与母公司或子公司之间这种复杂的关联性给会计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企业通过关联方交易实现盈余管理的方式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可以通过提供劳务以及商品的购销来实现盈余管理。上市公司能够低价收购、高价销售或者劳务输入输出等方式与关联方形成虚假收入增加。二是通过收取资金占用费的方式形成虚假的收入,这一部分资金占用费是通过向关联方提供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