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埃里克森19021994是继弗洛伊德之后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自我过程,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每个人在生活过程中都普遍体验着生物的、生理的、社会的事件的发展顺序,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地向前发展。埃里克森对发展的总看法是,人的发展是一个生物与社会事件所引起的进化过程,发展中包括成熟和偶然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在他看来,人的发展既带有先天的倾向,又服从于个体与社会的需要,发展是一个结合了教育的成熟过程。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这八个阶段分为:1婴儿期0~1岁信任和怀疑的心理冲突。2儿童期1~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冲突。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第1页共4页
f7成年期25~65岁繁殖对停滞的冲突。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完善与绝望的冲突。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关于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前几年每个阶段都是考试的重点,而近两年来考试的关注点更多的集中在了学龄期和青春期两个方面,因此本文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更为细致的解读。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论,小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与自卑”之间的冲突。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1帮助儿童勤奋学习,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正确对待学习竞争。2首先我们应该帮助小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做好入学前准备。即做好入学前的生理、心理准备。3帮助小学生适应集体生活、学习交往,培养合群性、责任感。4帮助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激发兴趣,培养求知欲,促进思维记忆等因素发展。在小学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体验通过艰辛努力而获得好成绩后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