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同时,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中国实际,又都是不断发展着的。在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着的中国新实际,就是中国在当今世界发展大势中的科学定位以及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世情、国情和党情相结合。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与时俱进地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就是它的时代性。新世纪新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着眼于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和新特点,着眼于我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着眼于我国的改革发展,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也就是说,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要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在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使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唯物史观的生动体现。如果理论不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所掌握,再好的理论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这就要使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贴近群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切实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而理论创新成果一经为群众所掌握,不仅会成为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且会更有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f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学习、运用、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是理论联系实际学风最具体、最生动的体现,也是理论联系实际最基本最科学的内涵。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实践中弘扬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