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教职工理论学习参考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编号:20091205编号:2009120591202009星期五2009年12月4日(星期五)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内在要求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合在一起强调“三化”的整体性,既是我们党对思想理论建设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新认识。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实践性、时代性、人民性以及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大众化。作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实践、运用于实践、发展于实践并最终由实践来检验,它的生命力、真理价值只有在指导实践中才能充分实现,而社会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赋予它鲜明的民族特色。列宁指出,马克思的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来阐述马克思主义,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地不断回答实践提出的最新课题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奥妙所在。这就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之成为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具有时代气息的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始终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创造性实践的主体。实践主体要达到预期目的,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不断飞跃,仅靠分散的、盲目的自发探索是困难的,而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作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伟大认识工具,马克思主义毫不隐瞒自己的阶级立场,始终把服务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准则,
1
f马克思主义只有为人民所掌握,才能变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掌握的群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