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
施建议
作者:李艺钟柏昌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第11期
在缺少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国家标准的背景下,2012年5月,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组织研制的《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下文简称“标准”)正式对外发布了。该标准的研制自2010年7月开始启动,前后历时近两年时间;起草工作的主体是全国各省市信息技术教研员、部分骨干教师及部分高校信息技术课程专家,并先后成立了南京、北京、天津、海南和四川五个执笔小组;起草过程中曾多次向中小学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和各级信息技术教研员征求意见,多次专门或借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之机召开工作会,充分吸取一线的实践经验。为方便教师们依据该标准开展教学,本文给出以下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课堂是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和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主阵地,也是展现教师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整体上,信息技术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充分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准确把握课程的目标和价值,充实教学内容,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学习氛围,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引导学生亲历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和良好的技术行为习惯。
教学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技术,需要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并规范地实施;作为一门艺术,教无定法,教师应超越陈规和预设,学会创生课堂,激发课堂的生命气息。建议教师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做好设计,从教学艺术的角度做好课堂的设计与实施,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需多做考虑。
其一,新课改理念和方法的落实是否合理?切忌贴标签。理念和方法是服务于内容的,是服务于教学需求的,是服务于学生学习的。因此,要从对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分析开始,考虑适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落实什么样的理念。如果只强调理念,忽视了教学活动的核心,实质上是对理念的一知半解甚至是误解。
其二,内容是否充实?与教学对象认知水平是否相适应?这两个问题连在一起,既尊重了不同地区学生起点不同这一客观事实,又因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关照,确保了教学目标定位的适切性,避免了将不同年龄段学生错位看待的情况出现。相反,如果在做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时,只是孤立地描述一下内容,笼统地分析一下学生,不能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细致分析,则不能对教学产生实际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