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巨额资本存量的流动和重组以此来培育和发展中国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团进而壮大我们的国力。关键是要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和企业集团跻身于世界跨国公司之林并敢于同国际上的跨国资本集团一争高下。这时我们面对的是
f一个过去不屑一顾而又为我们很不熟悉的新世界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一大堆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都是计划经济所未见。如果不能解放思想真正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因时、因地、因事制宜采取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策和措施确实象那位“先世避秦时乱”的“秦人”一旦走出桃花源将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这时《资本运营论》可以使我们豁然开朗一新耳目。
二
《资本运营论》首先以相当的篇幅从宏观角度论述了资本重置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这既是中国经济的困难所在也是中国经济的希望所在。
一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配置即投资。资本配置的优化不光有一个投资增量的配置问题而且有一个投资存量即资产存量如何流动和重组的问题。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思想受到的禁锢最多建国之初人们认为投资就是搞基本建设搞固定资产的扩大再生产。所以从“一五”开始就追求搞基本建设上新项目增加生产能力以至在19581960年的“大跃进”中基本建设规模搞得太大。一度扩大再生产挤了简单再生产带来了铁道、电站的维修欠帐和京津沪沈等大城市设备更新的严重欠帐。“大跃进”的冒进虽然只有三年调整却花了五年。但是在十年“文革”中却再一次重复了这种扩大再生产挤了简单再生产的错误。首次突破这个概念的是孙冶方孙冶方认为不能每年把钱都去搞基本建设上新项目而让已经建成的几十万个老企业都去拼设备吃老本。他建议提高折旧率
f把折旧留给企业搞厂房设备的更新和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孙冶方对企业的资金再生产提出了一项重要的改革国家管扩大再生产企业管简单再生产。尽管从现在来看这一改革迈的步子并不大在当时却是一项重大的突破。从此人们才懂得社会主义建设不但要抓基本建设投资而且要抓老企业和老工业基地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投资。以此为契机从“七五”计划开始提出了要把经济增长方式从追求速度的外延扩大再生产转到注重效益的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轨道上来。但是什么是内涵扩大再生产语焉不详。人们比较认同的就是在投资上抓老企业和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从这时起人们把基本建设投资同技术改造投资一起安排称作固定资产投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们逐渐懂得了吸引和利用外资。18年的改革开放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