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国内外配送中心的有关调查发现,和国外的配送中心进行比较,国内一个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在配送货物时,平均针对大概二十个店铺。而国外一个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在配送货物时,则平均针对大概七十个店铺。国内配送中心每一辆送货车,通常会负责配送二到三个店铺的货物,而国外配送中心每一辆送货车,则通常都会负责配送十五到十八个店铺的货物。
2供应商配送模式
这种配送模式仅仅只是针对于中小型连锁企业,与大型连锁企业的实际需求并不相符。主要是源于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对于货物的需求量相对比较大,同时又有很多门店,因此,想要让供应商配送则会比较困难。针对大多数供应商的配送中心而言,其物流配送设备都不是非常专业,并且物流配送设施也较为滞后,从而导致配送效率相对较低,而货物的损坏率则更高。在整个配送过程中,通常采用的配送工具都是普通车辆,而对于现代化的运输车量,基本上很少采用。
3共同配送模式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我国的共同配送模式中,依然还有很多细节问题存在。首先,在组织协调上相对较为困难。由于不同的连锁物流企业,在货物配送的要求上也会有一定差异,其中主要包含了实际数量与具体地点等诸多方面,因而想要使此类要素达到统一化,并非一件易事。其次,在费用分摊上容易产生矛盾。针对这种配送方式的配送费用来讲,因为在各个连锁企业之间对此做出分配时,很难实现真正的公平,所以通常都会有企业感到不满。最后,针对连锁企业的商业机密来讲,由于通过共同配送的方式很容易将此泄露,因此部分连锁企业为了使自身商机密得到有效保障,则不会采用共同配送模式。
4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
目前,尽管我国已经引进了第三方物流的配送方式,不过,针对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而言,其对于物流配送的基础设施缺乏一定程度的重视,基本上没有对此进行过多投入,从而使得物流配送基础设施的发展相对较为滞后。在最近几年,虽然建造了部分新的仓储物流设施,不过从总体而言,我国物流仓储设施依然较为陈旧。部分很早之前的仓储设施到现在为止仍在进行使用,而且从物流仓储设施的结构来看,也并未达到真正合理化。目前,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所需的冷藏与调温等相关专用库相对而言比较缺乏,大部分都只是低档的通用库。除此之外,提供物流设备供应的企业数量较多,但是规模并不使很大,普遍存在发展不规范的问题。我国的物流配送设备缺乏切实的行业标准,并且未形成比较规范的行业组织机构,致使各种不同物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