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空间。这种积极的情感、情绪是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对于学生来说,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相对有限,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千万不可忽略。
如一位老师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教学中,根据课文中的语句“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大家的以为这位父亲因为伤心过度而有些精神失常了”,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位父亲是否精神失常?这个问题很有思考价值,激起学生探寻人物的情感热情。学生经过认真读书,激烈辩论后,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失常就是失去了一般人的常态举动,竟然在地震后的废墟中连续挖38小时;不失常而是超常,因为一种伟大的父爱的力量充溢着他的全身,才促使他做出惊人的举动连续奋战38小时!因为他心中只有一个“救儿子!孩子在等着他!”的念头。所以他失常,也“失”的伟大;他不失常,“不失”的感天动地!这就是一种人间的崇高父爱!这一提问,不仅激发了学生讨论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积极的情感带动下,主动地阅读思考文本并能作出较为深刻评判。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努力寻求教学活动的最佳切入点,使提问能使学生产生好奇之心,疑惑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给学生留下可以再发展的空间。
5课堂提问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思维潜能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特别的任务。提问应有合理的跨度,这是指提问不能空泛,使学生无从思考;也不能太肤浅,学生不思考就能回答。主问题和子问题之间的跨度,子问题和子问题之间的跨度,都必须有值得思考的空间。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问题,学生一下子是难以回答完整的,子问题的设计就是为了帮助让学生通过思考可以“摘下果实”,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掌声》一课时,发现学生仅仅通过文本所得到的感悟是有限的,只是模糊地知道我们要给别人掌声,不能与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于是我提问学生:“掌声代表什么吗?”有学生说:“代表由衷的赞赏”,还有同学说:“代表着对别人的尊重”有好多学生说:“代表着大家伙一致认可”。我立刻表扬道:“你们回答得真好,请同学们掌声响起来!”。学生们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