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
【摘要】: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它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情境、情境教学、有效情境、问题情境、激活、创造性思维、好奇心、学习兴趣、“真实性”、“数学味”、“发展性”“吸引力”。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因此,现在许多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经常把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生动的具体的情境中,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我们在一些新课程的展示中也发现有的数学老师在创设情境中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泥潭,一味地为了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而绞尽脑汁,似乎找不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就无法进行教学,从而出现了一些情境的设计牵强附会;有的数学老师一提起“情境”,马上就与多媒体课件联系起来,似乎“情境”是多媒体的代名词,是脱离实际的卡通形象,童话故事,好多情境创设显得画蛇添足,有些多媒体课件看上去绚丽多彩,但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反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可能成为学生思维的干扰因素,产生负面影响。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呢?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情境情境是指对学习新知识和新能力产生影响的各种情况,既包括学生内部的情况,也包括学生外部的情况。2、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3、有效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所以我们认为“有效情境”应该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即:情境安排科学、合理,并不是为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有其实在的意义。有效的教学情境应当如增力剂一样,使学生身心愉悦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得精神焕发,充满乐趣,从而启迪学生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二、情境创设的几种常见误区: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