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任务后的欣喜与得意。在此,通过以下对每一个课程设计任务的绘制流程的回顾,来重新感受那两天心灵的跌宕起伏。
设计一开始,我和我的搭档首先按照设计要求,新建了四个图层(0层、L1层、L2层、L3层)并作出相应参数调整。图1:刚看到图1,给人的感觉是图形架构很简单,但当一开始要绘
图时,却让人不知从何下手。可以说,开头就先给了我一下马威,但接下来通过我对图形特征认真的分析,结合从前绘制过的简单图形,我发现图1的主题架构应是一个五角星的修剪图,并且中间是一个边长为30cm的正五边形。以此为思路,我通过先做一长度为30cm的竖直方向的直线段,并通过运用正五边形边长参数,使五边形的一边与已知直线重合,绘制五边形。接下来通过分解命令将五边形裂解,并延长五边形各边形成五角星。然后我严格按照样图要求,通过倒圆角命令完成五角星的顶点处的圆化。最后通过“相切、相切、半径”绘制其余各圆,从而得到图1
f图2:相比于图1,图2的架构更为简单,然而更是无处下手(途中有很多圆,却仅有一个数据)。通过近5分钟对其图形特征的分析,我发现图2有一个重要特点:每旋转90度所要连接圆弧半径就增加5cm,其圆心也随之轮流转变。结合这一思路,我通过实现做出两条辅助线,交出所需要的的各个圆心,然后通过“起点、端点、角度”绘制圆弧命令,最终绘出图2所示的图形。图3:相比以上两个绘图设计,图3的设计则略显简单,难度不大。绘图中,我通过首先按照图形要求绘制出两条垂直辅助线、三个大圆,及两条角度为30度(图示60度)和165度(图示75度)的两条辅助线段,然后绘制图形外围各个小圆,最后我通过倒圆角命令(半径设置为3cm)导出外围圆角,绘制出图3。图4:这道题是此次课程设计中,比较令我素手无策的一道题。因为无法确定四边形两侧边的倾斜角,导致图形无从下手绘图。最终我通过数学分析,利用余弦公式(29233222933cos(105))求出一边对角线的长度,然后以四边形已知两顶点为圆心,以33cm、23cm、
f495cm为半径画圆,交出四边形另一顶点,然后再以该点为圆心,以29cm为半径画圆,交出另一顶点。接着绘制余下圆弧,得到图4图5:刚拿到这道题,乍看有点复杂,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这题并不难,就和平时课上的练习题差不多。我认为比较难的地方在于C点处长度分别为36和37的两条直线要以140o角相交,因为如果这里没有处理好,之后添加标注的时候,标注显示的数字就会出错,所以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