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小学校园欺凌问题家庭心理辅导的对策
作者:俞旭红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17年第04期
摘要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来看,小学阶段需要处理的发展危机是勤奋进取与自卑两极之间的冲突,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容易出现人际矛盾与冲突问题,缺乏温暖的家庭、不良的家庭的管教方式以及家长对儿童缺乏明确的行为指导都可能造成儿童的高攻击性,这一问题如果无法及时解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会严重影响,甚至会让他们终生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及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正如弗洛伊德认为的,早期社会以验决定了人格的终身发展。
关键词校园;欺凌;家庭;辅导
近年来,小学校园常有发生在学生之间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学生身心健康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
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来看,小学阶段需要处理的发展危机是勤奋进取与自卑两极之间的冲突,这一问题若无法及时解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会受严重影响,甚至会让他们终生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及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正如弗洛伊德认为的,早期社会经验决定了人格的终身发展。儿童时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小学生而言尤其重要。
一、校园欺凌的定义与特征
校园欺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具有故意伤害的意图,造成身心伤害的结果。校园欺凌可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直接欺凌主要表现为直接对被欺凌者拳打脚踢、进行语言谩骂和抢夺食物等,男性儿童主要采用直接欺凌。间接欺凌则表现为背后说他人坏话、出言恐吓、嘲笑侮辱、起绰号、无中生有、操纵人际关系使对方孤立等,女性儿童常采用这种方式攻击。1
欺凌者往往具有较强的控制欲和支配欲,自控力低,处理事情急躁,以自我为中心。被欺凌的群体,情况各异,但大多性格比较内向、懦弱、孤僻、不合群、过分敏感、胆怯、缺乏安全感,还有的学生缺乏与同学相处的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被同学排挤。多数孩子在学校受到辱骂、恐吓、嘲弄、勒索、排挤等欺凌后,选择独自承受,不敢让家长知道,也不愿向老师求助。据调查,有526的学生在被欺负后因为怕丢脸而选择独自承受,具有隐蔽性。受到欺凌后,缺乏反抗意识,受到欺凌害怕对方报复,也不敢将发生的事情向家长、老师及时告知,进而助长欺凌者的攻击。50的学生承认在过去的一年里曾经欺负过别人,475的学生说在过去的一年里被辱骂、拳踢或被嘲弄过。
二、小学生校园欺凌问题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