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部门却采取同样的课程内容展开培训,忽略了学校的办学实际和校长发展需求,导致培训效果差。为了更好地解决存在的这些现实问题,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校长培训工作研究,对培训理念、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与培训实施流程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开发出科学合理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方案,更好地通过校长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校长队伍素质,促进校长职业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质量,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校长培训的需求分析
为什么要开展校长培训?校长培训工作的开展,首先是基于教育行政部门提高校长队伍素质的行政需求,同时也基于校长职业发展的实践需求。根据公共行政与公共服务理论,政府是公共教育服务的基本供给者,要提高公共教育的质量,就必须下大力气提高中小学校长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公共教育服务的供给者,政府开展对校长的培训工作,可以采取的形式包括两种:1.政府下设的培训机构如教育学院、进修学校等直接培训校长;2.政府委托师范大学、综合大学教育院系组织
i
本论文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培训”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f开展校长培训工作,可以将这种形式称之为校长培训服务的非政府供给。为了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是教育行政部门开展校长培训工作的基本需求。任何形式的培训,都必须考虑到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宗旨,务求实效。在实践中,我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主要以在职或短期离岗的非学历培训为主。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根据《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校长培训的主要有任职资格培训、在职校长提高培训和骨干校长高级研修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培训所面临的需求是不同的。任职资格培训:按照中小学校长岗位规范要求,对新任校长或拟任校长进行以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在职校长提高培训:面向在职校长进行的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管理能力、研究和交流办学经验为主要内容的培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对富有办学经验并具有一定理论修养和研究能力的校长进行的旨在培养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专家的培训。不同类型的校长培训具有不同的需求。在培训之前,需要对培训的类型、校长的具体需求进行调研、分析。现在,一些承担校长培训的部门发现,校长培训越来越难做了,一些参训的校长已经参加过多轮培训,甚至有在海外参加培训的经历,而同时也有一些校长以前还从未参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