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形式与内容
作者:马晓奕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年第01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01007902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读到过张志公先生的一个观点,他认为语文学习就是“带领学生从文章里走一个来回”。首先立足于话语形式理解话语意图,而且将两者结合起来;然后在理解话语意图的基础上探求话语形式,读懂两者之间如胶似漆的关系。也曾经在一次活动中听到过黄韩老师的观点,他认为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在于让学生学习文本的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达模式。若阅读教学仅仅让学生了解、认知文本所写的内容,感受、体会作品传达的情感,却未能让学生感知、把握篇章的行文方法,掌握各种文体的言语表达技能,那只是实现了文本的显性价值,没有实现文本的隐性价值,而文本的隐性价值恰恰是最有价值的。两者均强调内容与形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缺一不可,黄韩老师更强调形式的重要,认为它才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然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去实现由形式与到内容、再由内容到形式的来回?回眸当下的课堂教学,我们更多的是以语言品味为途径,具体的语言品味方法有朗读品味法、比较品味法、语境体悟法、生活体验法、空白填补法。其中,比较品味可以通过比较颠覆的前后(增、删、移、改)、比较课文和原文、比较不同版本等途径来实现对语言的品味,还有的教师从“非常态”的词语或句子入手来品味语言。其实这些途径主要是立足于话语形式理解话语意图,也就是说更多的是从形式走到内容,很少由内容回到形式,而且仅把句子或词语作为形式的单位有很大的局限性,许多教师忽略了语脉、语段、语篇。这样的阅读教学在张志公先生和黄韩老师看来显然是不圆满的。
当前,立足于语言品味的文本细读的确成就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扎实与深邃,然而那些细枝末节也让笔者恐慌:生怕因此显得细碎而没有整体感,凌乱而没有秩序感。笔者为寻找有价值的细读点而苦恼,就当我恐慌与苦恼之时,张霞儿老师对《猫》一课的教学让笔者茅塞顿开,其中的三个片段至今清晰依旧,现简述如下:
【片段一】
张老师先介绍第一只猫:
(来历)这只猫是我们从隔壁抱来的。
(特点)它很活泼可爱,它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三妹做游戏。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结局)可是不久,它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我们眼睁睁地看着它在两个月以后离开了我们。
然后就以上简介提了两个问题:①“还扑来扑去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