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小学生音乐学习态度的培养摘要:我们生活在充满音乐的世界里,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抒发心中的喜怒哀乐。“态度决定一切”。因此,现代音乐教育更注重对学习态度的教育。对当代小学生来说,音乐学习态度与人的心理有着重要的关系。通过音乐学习,学生的感情受到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对一切事物真挚的情感,进而养成一种特定的生活态度和对未来的追求。关键词:学生心理特点;态度;改革孩子们理解、学习、欣赏音乐的态度大概有三种:一是陶醉和激动。这种是纯欣赏的,没有多想乐曲中的主题意义,没有去分析其中的结构。二是当背景音乐去调节。三是感受信仰的音乐或崇拜的音乐人。这些无疑使人的心灵受到限制,歌手的沉思、追问、诠释、感悟、哀求都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由此,看来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已经不再仅仅是内容形式上的变化,而是需要牢牢抓住儿童音乐接受心理的特点这个入口,激活儿童接受音乐的潜力。首先,应该找到孩子音乐学习态度形成的原因。一、主观方面(一)兴趣与好奇心是儿童接受音乐的动力首先,音乐的兴趣在发现和追求音乐美的过程中。美的事物不仅使人愉悦,更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比如当你聆听美妙的小提琴演奏并陶醉时,你是否想去学习它,将来自己也能演奏呢?这是音乐本身的魅力所在,它是激起学生强烈兴趣的重要因素。
f其次,音乐兴趣在探索与创造的过程中。兴趣和创造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因素,比如儿童在对各种物体的敲敲打打中就会产生兴趣。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也是从不同的声音探索开始的。
(二)个性和差异是儿童接受音乐心理的显著特征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个儿童的认识、心理、能力都是不同的。在音乐教学中过于强调共性和统一是不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我们应该根据儿童的差异实施不同的教育。二、客观方面在认知很不成熟和很不完善的儿童中形成对音乐的看法和态度与外界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这个外界包含社会和家庭。首先,音乐教学形式单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显得十分呆板和无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完成教学内容而单方面地灌输知识,使学生不得不被动接受,一味地让孩子学唱学奏,只能导致他们找不到学音乐的目的及兴趣。其次,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被忽视。现在有些父母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除了高质量的满足孩子表象的要求外,并没有真正从思想上与孩子进行交流。对于孩子,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开始,孩子们对外界的事物没有分辨能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