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素质教育观
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的目的。(一)定义:
素质教育观是为了提升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将教育活动的目的指向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与教育影响下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二)内涵:1素质教育是以提升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
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
针。)3素质教育是面向学生的(和谐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四有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美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三)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是终身的,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四育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四)发展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思想。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标志着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五)目标1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3造就平等的公民(受教育机会公平、全面提高国民素质)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素质
f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能力(六)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学生活泼、生动、主动的发展(启发式教学)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七)开展的途径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是“两基”(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条件是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是核心)基本保证是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前提条件是教师的教育观念重要方法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2优化结构,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提高教师待遇,优化学校管理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4将教学内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