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心理诊断等,这类提法沿用了专业的术语,在学校系统内主要是作为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成部分来使用的。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但不能用德育工作来代替,也
1
f不能取代德育工作。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当中的困惑,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自己面对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学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从活动形式可以设计个体体验和小组体验,团体讲座和个体辅导。从教育内容上可设计为潜力提升,人际关系培养,情绪的调节,心理偏差纠正。
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途径也多种多样,健康的孩子一般活泼上进,人际关系较好。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往往表现较为叛逆网瘾早恋厌学等令人头疼的现象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特例。在研究中发现,学生的行为往往反映了学生的内心的需求。如早恋的学生一般家庭关系不是很好,内心需求温暖或依靠。厌学的学生往往是自信心备受打击的学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但其核心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我校学生的心理状态研究我们对1260名中学生的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心理状态处于被动状态、消极状态的人数占了大约一半,消极学生要么对学习没有兴趣,要么与老师和学生或家长的关系不好,要么迷恋上网,要么打架逃课。。。。学生的这种状态已经被家长和老师意识到,他们也做了部分工作,但是收效甚微。其实,学生心理状态既是活动主体的内在心理体验,又是活动主体的外在表现,学生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对应的心理情结。正如弗洛伊德所说凡人皆无法隐瞒私情尽管他的嘴可以保持缄默但他的手指却会多嘴多舌。中学生的心理有如下特点:1、自我意识高度膨胀。少年期是人类第二个自我意识发展高峰,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孩子在这个时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2、性意识的骤然增长。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对异性神秘并好奇,表现出更多的关注,乐于接近异性,甚至对某一个异性若有所思、若有所失,这种关切若得不到控制将引发早恋,造成对学习没有兴趣(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