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二、实验器材
自制教具:饮料瓶、LED灯、导线、铜线、螺丝、kt板、钨丝、电池等。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本器材根据书中小灯泡的模型进行制作,灯丝也采用钨丝制作,当学生连接正确后,钨丝会变红,并且此模型上增加了LED灯带,学生可以利用灯带推测电流方向,并可以依据自己的推测马上尝试摆出电流的方向,点亮灯带后,LED灯的流水模式模拟了电流的方向,让学生对电流方向一目了然,加深学生对封闭回路的理解。简易了实验的器具,让孩子们可以简单完成任务,增加孩子们的自信心。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教材中设定的两个活动(1、小灯泡的构造;2、让小灯泡发光)很容易完成,所以当学生们点亮小灯泡后就失去了对小灯泡的兴趣,并且还找不到点亮小灯泡的规律。在以往的诊断性判断环节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回答时只可以用连接方法角度去判断小灯泡是否可以被点亮,而不能利用点亮小灯泡的原理来回答,说明孩子对点亮小灯泡的原理不理解,造成这节课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在01版课标中对于电学的目标是: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这更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如果我们把课堂进行到这里,教学任务就只完成了浅显的部分,对于深层次的理论并没有触及,也没有很好的完成课标对这一知识点的要求,为了弥补教材对这方面的不足,我将本课的教具做了一些改变,在认识小灯泡构造的环节,我按照书中的小灯泡的平面图制作了一个大的灯泡模型,这个灯泡模型将书中示意图放大N倍。立体的大灯泡模型更加利于观察灯泡的内部结构,并且孩子们可以将模型拆开、组装进行观察,对灯泡构造的了解更加深刻,并且灯泡模型的灯丝也采用了钨丝,当连接正确时,可以被点亮,效果明显,为后面理解点亮灯泡的原理打下良好基础,更有利于后
f面教学目标的达成。除此之外,还加入了LED灯带,灯带的加入让孩子们可以“看”到电流的流向,模拟电流方向,使结果更加直观,易于学生理解。
五、实验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1、认识电器元件结构。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3、学生掌握点亮小灯泡的方法和规律。科学探究:1、通过自主尝试经历小灯泡连接的过程,同时学会用导线、电池连接点亮小灯泡,探究出点亮小灯泡的不同方法。2、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科学态度:1、体验对周围事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