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入了解则需通过其他途径如学术专著等。
三、电视节目对原生态音乐的影响凡事皆有两面,当原生态民歌以电视栏目的形式出现在大众传媒之中,其必然对民歌本身构成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首先,从积极方面说,电视会促进原生态民歌的整理与保护。电视作为现代化媒体可以使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那些濒临灭绝的原生态歌者进行录音、录像等整理工作,这就起码完成了对原生态民歌的保存,使之不会不留痕迹的消亡。比如新疆刀郎地区的刀郎木卡姆,现在仍然会唱的仅有二十余人,且年龄都在60岁以上,也就是说,如果这些老人去世,刀郎木卡姆即成绝响。这种情况下,以电视栏目的手段对其进行收录整理,至少可以使人知晓其曾经存在的事实。同时,电视大众化的传播效应可能唤起有识之士对原生态民歌的传承意识,从而使更多的人参与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与传承,效果会更加显著。其次,电视有电视的规则,而这种规则与原生态民歌的“生态性”并不能完全契合,即便是《民歌中国》这样努力维护其“原汁原味”的栏目,也必然会有损其全貌。比如,据王冼平叙述,《民歌中国》曾经制作过一期节目,节目中有西藏某一活佛“跳锅庄”的镜头,因内容涉及宗教问题,节目未能通过审核。再比如,我国多数的原生态民歌歌种无论是陕北的“酸曲”、青海的“花儿”,抑或以内容纯正著称的客家山歌,都或多或少的含有情色内容,而这些在进入电视栏目时就都被屏蔽掉了。这样一来,大众就极易误解为电视上看到的就是原生态民歌的全貌,不利于对其文化价值的正确理解。对于原生态民歌而言,电视栏目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所以在用电视传媒对原生态文化进行保护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尽量做到扬长避短。
3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