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原生态民歌栏目现状分析及其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影响探讨加强对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与传承是近年来热议的话题。随着阿宝、王二妮等歌手走上春晚舞台,原生态民歌通过电视这一现代媒体进入了大众视野,这对于扩大原生态民歌的影响,为其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自然是有所裨益的。然而,也应该注意到原生态民歌最大的也是最需要保护与传承的特色就是她的土生土长、原汁原味一旦有现代化手段加入,无论是什么手段,都势必消减甚至颠覆其“原生态”的特色。《民歌中国》是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于2004年开播的一档原生态民歌节目,也是“中国唯一一档以中国原生态民歌歌种版图概念全景展示的中国民歌艺术”的节目,至今已走过十个春秋,本文以《民歌中国》节目为考察对象,通过该节目发展现状及优劣得失,探讨电视媒体对原生态民族音乐所产生的影响。一、《民歌中国》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简述2004年春节期间,央视西部频道播出了西部民歌大赛擂台赛。此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44个民族的1300余名歌手参赛,最后有96名歌手进入决赛。赛事几乎将我国西部的所有民歌歌种都纳入其中,尤其蒙古族的“呼麦”唱法等极为罕见的歌种在电视中首次亮相,使赛事引起了巨大反响。甚至有评论称“大赛标志着原生态民歌以集团军方式进入电视传媒”。《民歌中国》最初的创意即来自此次大赛,节目总编导王冼平从一开始就将原生态定位为节目的核心理念。2004年3月29日,《民歌中国》正式开播,此后一年多的时间,栏目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形式较为单一,一般是由主持人先对民歌手进行采访,然后由歌手展示民歌,接下来播出该民歌歌种的相关资料,节目的最后会安排一个民歌的MTV。在这一年多的摸索中,每期节目基本都是在演播室内完成,虽有形式单一之弊,但却将中国几乎所有的地方性民歌歌种都覆盖其中。王冼平之后曾表示:基本上完成了栏目组的预定计划。2005年《民歌中国》进行了节目改版,实行每天周一至周六一个主题板块的形式:周一“民歌故事”,周二“民歌寻访”,周三“民歌影像”,周四“民歌博物馆”,周五“民歌版图”,周六“新民歌”,这样的改版是节目更具标识性和层次感。除形式外,此次改版在节目内容上也做了较大改进,增加了外景拍摄的内容,同时聘请地方台的摄影师带着作品来讲述他们对原生态民
1
f歌的亲身感受。应该说,经过2005年的改版后,《民歌中国》真正成为了一档原生态民歌的节目,因为“原生态民歌”不止是民歌,更重要的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