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拼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作为纳兰的第一首悼亡之作,这首词写的“词凄婉哀怨,真可说是一曲声声血,字字类的悲歌惋唱,读来令人为之泪下”[3]。上阕开头即写“青衫湿遍”,词人的伤痛而又难忘之情状就扑面而来,紧接着词人禁不住叙述起了妻子生前的事,可谓如泣如诉,至此词人的感情再也控制不住地尽情宣泄、尽情流露。尤其是最后的两句,希望灵魂指路,好让自己与妻子再次相聚实则是断肠之语。下阕紧承上阕,写出了生死殊途的悲凉: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青衫、银、空房、梨花影、回廊、蔓草、残阳、幽泉这些本来就令人倍觉凄凉的词人一下子全聚拢到一块儿,组构成一幅凄凉、荒寂的图画,不能不让人黯然神伤,柔肠寸断。
纳兰的悼亡词情恨缠绵,哀婉凄切,如诉如泣,如怨如恨,篇篇都是纳兰血与泪的凝聚。他的好友顾贞观也评价说“纳兰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忍卒读。”
3小结
词到了清代,虽然号称中兴,但实际上这时的词坛不论是作家还是作品都无法与宋代匹敌。然而即使是这样,还是出现了几位著名词人如纳兰性德、陈维崧、朱彝尊等,且在这些人中最著名的可谓是纳兰性德了,虽然他笔下的词内容有点狭窄,但是他的爱情词却因词直抒性灵、感情真挚缠绵而被人们争相传颂。
参考文献
[1]谢佩媛李永田主编词[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1月第209页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2]纳兰性德著张草纫笺注纳兰词笺注(修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月前言第7页
[3]陈延焯《白雨斋词话》卷七[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96页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