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YHCX18版本:A0
第1页共3页
1目的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消除已出现或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的
再发生或发生。减少由此产生不利于公司质量控制管理的影响。2适用范围
适用于已出现或潜在的不合格和不符合,需要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环节和部门。3职责31业务部和采购部采购人员应分别确保与顾客、供方和其他相关方之间信息的准确、及时沟通和传递。32各职能部门对发生的不符合情况进行原因分析。针对现场调查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33品保部负责对产品的不符合、不合格项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验证。4工作程序41不合格的判别1)过程控制和检测不合格报告;2)出现意外事件和紧急情况;3)内审、外审、管理评审和自检提出的需要纠正的问题;4)监测和测量结果超过国家、地方的污染排放标准或管理指标;5)供应商供货的不合格记录;6)经确认属不符合、不合格而由顾客或相关方提出的抱怨、投诉;7)由数据分析、满意度测量和其他质量记录所反映出来的质量问题;8)不符合方针、目标、指标要求的其他信息;9)不满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情况。42潜在不合格的信息1)由生产运行记录、销售额的递减、退货、让步接收信息所反映出来质量和环境有害物质控制按理的隐患;2)相关方提出和售后服务中发现的质量隐患;3)各职能部门在自身管理工作中发现的质量隐患;4)内审、外审中发现的质量隐患;
f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YHCX18版本:A0
第2页共3页
发现潜在不合格的部门要及时制定预防措施并实施,填写《纠正预防措施单》43识别和评审不合格431不合格包括不合格品和不合格项。不合格品指产品不合格;不合格项指质量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不合格(即不符合)。432质量人员发现不合格品或不符合项都应立即将信息反馈到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会同现场生产或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性质、原因和所承受的风险制定纠正措施,必要时采取预防措施。433定期内审和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项由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施纠正。44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制定441通过评审产品规范、工艺控制、环境条件、设备状态、现场管理、检测和测试记录、顾客和相关方的投诉及满意度测量等情况寻找不合格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针对原因采取对策。442无论是生产、服务、管理或质量体系的因素导致不合格都应签发《纠正预防措施单》,各责任部门必须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