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是怎么形成的?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如果不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个中心就变成以自我为中心,就会异化为一个卡拉OK、自拉自唱、虚无缥渺的东西。金融只有在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过程中,围绕着实体经济运转的过程中,才能成为中心。对此,王岐山同志在当国务院副总理时曾说过,“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稳,则金融稳”,这两句话应该是金融界的戒律。我讲这段话,是让大家理解金融的本源,金融的三个要义。你哪怕成了大银行的老总,这段话也应该温故而知新,每当我们发生任何金融风险,无论是金融危机,还是一个企业破产倒闭,或者一个P2P跑路的时候,你都可以从这三个特征值里找到问题的本源。第二,一个地方政府为企业服务,推动金融发展,最重要的该抓什么?我们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小微企业服务,为“三农”服务,为结构调整服务,为国家的战略重点服务。在这样的服务过程中,抓手是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按“一行三会”的金融政策,努力做好“三管齐下”的工作。“第一管”就是间接金融中的商业银行贷款融通的体系,“第二管”就是要发展直接金融中资本市场的融资体系,“第三管”就是发展小贷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各
f种各样的非银行金融体系。这三个体系如果完全靠布朗运动,自我发展,没有地方调控,就会没有方向。以前计划经济时期没有资本市场,也没有非银行金融体系,只有银行,金融体系90以上靠银行贷款,这个经济不会活跃,也不会快速发展,也不会分类调控产生结构的改进,大家都一刀切。现在国家一年15万亿的社会新增融资,银行占10万亿左右,如果那5万亿不存在,就靠这10万亿,支撑不了当下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所以,要依靠银行,但不能一棵树吊死。非银行金融机构是“一行三会”在2006、2007年全面启动的,而且放权给地方政府干,“一行三会”给予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一定的政策框架,地方政府按照“一行三会”的政策框架审批这些机构。从那时候开始到现在,全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法人数量、融资总量,都有惊人的增长。虽然它的融资利息一般比商业银行高一倍,但它还是受国家管制的一个相对规范的非银行机构。我们把它叫普惠银行,有点褒义和鼓励的意思,也可以把它叫做影子银行,是银行的一个对比,也没有贬义。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好处就是,凡是它发达的地方,社会民间的高利贷、乱集资就会大大减少,大体上减少一大半,因为既然有充分的15、18的中利贷可以借,我为什么要借30、40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