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黄奇帆在重庆金融开放论坛上纵论国际国内金融形势
昨日,2011重庆金融开放论坛现场。记者欧阳祖兵摄
华龙网讯(记者梁龄实习生陈诚当前世界金融形势扑朔迷离,重庆乃至中国金融业如何拨开迷雾,在吸陈诚取世界金融危机教训的基础上,实现持续健康发展?10月28日,在2011重庆金融开放论坛上,市长黄奇帆纵论国际国内金融形势,详解世界金融之弊,并对国内金融行业健康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金融业人士奉上了一场精彩的金融盛宴。宏观调控要有一个理性的、合理的标杆,这个标杆应该达到四个平衡黄奇帆说,当今社会,不管是中国等新兴国家,还是欧美发达国家,都在进行宏观调控,以克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那么,调控的时候就要有一个理性的、合理的标杆,这个标杆应该达到四个平衡:一是一个国家GDP有多少,这个国家贷款余额大体也有多少,GDP与贷款余额的比例是1∶1。贷款余额的增长率,基本上应该等于GDP的增长率加通货膨胀率,我们讲GDP的总量就是GDP的增长率不变价再加通货膨胀率,因此,如果贷款余额大大超过GDP,一定导致通货膨胀;如果贷款余额增长率大大超过GDP增长率,也将导致通货膨胀,就不平衡了。二是一个国家上市公司的市值与GDP要做到1∶1。证券市场的市值大体和GDP相当,也有它的基本道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美国证券市场总市值20万亿美元,远超过14万亿美元的GDP。经过金融危机,现在已实现市值回归,约14万亿美元,和GDP大体相当。三是这个国家市场化的房产总市值和GDP大体上也应该做到1∶1。对于房地产,全世界有一个基本的运行规则,就是一个地方老百姓67年的家庭收入,能买得起一套普通商品房商品房。如果房产市值比GDP总量大很多,就是泡沫的商品房概念。这个规则怎么推算出来的?就是这个国家的GDP与房产总市值大体相当。如果一个地方要20年的家庭收入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子,说明房产市值远比GDP大34倍。
f四是这个国家的主权债务,加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系统的支出,GDP之比也是1∶1。与政府债务最好控制在GDP的30以内,超过60就过了警戒线。社会保障体系大体上支出在GDP的20左右,如果负担过重或标准过高,支出达到百分之三四十,再加上占60的政府债务,就可能超过GDP总量,风险很大。一个国家的宏观调控极其复杂,但要说简单,只要把4个1∶1搞好,这个国家的金融,宏观上就能平衡,就能基本理顺结构。就中国而言,这些年贷款增长较快,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