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当今社会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因而不仅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周期较长,所牵涉的社会层面也较为广泛。因此,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世界各国的有关人士及部门对此均极为重视,有人甚至将未成年人的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社会公害。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所以青少年犯罪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以下主要探讨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一)青少年犯罪总数呈上升趋势从建国以来青少年犯罪在全部犯罪中所占的的比例情况统计,可以清楚地了解青少年犯罪的严重性:50年代末为30,1965年为60,1976年为71,1978年为76,1980年为80,1990年为86。进入2000年以来青少年犯罪比例更大,可见增长速度之快、犯罪面之广、后果之严重,大案要案多数是他们所为。据调查1315岁是初犯高峰期,1518岁为犯罪的高峰期,其中十五、六岁少
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①
(二)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界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犯罪违法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
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日益增多。②
(三)犯罪类型多样化从犯罪类型来说,犯罪类型不断趋向多样化,主要是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和性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并且暴力犯罪日益突出,不断向着严重化方向发展。根据公安部相关统计数字,2003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类型比例如下:抢劫占463;
抢夺占23;盗窃占66;强奸占48。③
(四)组织结构的团伙性和犯罪结合的偶合性。从组织结构看,一般都是临时纠合,时聚时散性的,而且这种组合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这与有组织有策划的团伙性犯罪有所区别,这种偶然性的纠合也往往随着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而自行解体。
(五)反复性青少年犯罪具有极大的反复性,极易受客观外界案件的影响,往往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及易受到外界影响,虽然受到惩罚,但也及易反复的犯罪。
(六)青少年犯罪手段残忍且具有盲目性青少年犯罪由于年龄青少且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复杂时期,具有精力旺盛,血气方刚的特点,及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且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给社会和自己的家人造成伤害。
f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一个普遍引起关注的问题,犯罪学界从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