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论青少年犯罪
作者:黄盈熹来源:《法制博览》2014年第12期
【摘要】近年我国青少年犯罪率逐日递增,青少年犯罪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何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更好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的焦点。针对当今社会上典型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犯罪动机、犯罪手段等。在针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现代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和心理因素,希望能更好的预防青少年犯罪。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犯罪原因;犯罪预防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及其特点
刑法中规定的青少年犯罪是指满13周岁但不满20周岁的人,实施了依法应受刑法惩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青少年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对社会的发展与未来有着重要影响。端正青少年思想,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避免青少年误入歧途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如下特定:1、大多为团伙犯罪。他们少则三五成群,多则几十余人,有的为同学关系,有的因居住地近而结成,进行一系列抢劫、盗窃、强奸等团伙犯罪。他们彼此之间需求相似,有共同的目的,一拍即合,且心智不成熟,煽动力强,欠缺对未来的考虑,盲目追求犯罪后短暂的快乐和快感。据某市不完全统计,在30件青少年犯罪案件中,结伙犯罪有21件,占70。对青少年来讲,还处于身体发育时期,对社会也缺乏认知和经验,因此结伙能增加彼此胆量和势力,在遇到阻碍时可以拿出以多欺少的勇气进行恐吓等,减少作案阻力,更易达到犯罪目的。他们之间拥有共鸣,大多由于某种欲望无法得到满足,不被承认和实现,于是找到所谓志同道合者。2、犯罪年龄低龄化,总数呈上升趋势,文化程度不高。据相关数据统计,14至18岁是青少年犯罪高发期年龄段,本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培养,却沦为阶下囚。他们中大多文化程度偏低,初中以下文盲、半文盲占90以上。没有接受过较好教育的熏陶,不懂犯罪后果的严重性。过早被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又没有良好教育的及时挽救,不懂法律无法判断事情轻重,导致无法形成健全的人格,走上犯罪道路。3、暴力成分明显,多为激情犯罪。由于处于身体发育时期,荷尔蒙激素分泌旺盛,处事过于激动,一旦被害者有反抗现象或是不从,即用暴力手段解决,或只是因为某件突发事情而突然起意,在直接欲望的支配下犯罪。也有许多青少年受暴力网络游戏的影响,为电子游戏中的暴力、色情等内容所痴迷上瘾,产生了极端思想和心里上的兴奋感,促使他们不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