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单亲孩子的心理状况分析
以马营初中和高中为例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农村单亲家庭日益增多,父或母的离去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了很大的创伤,影响他们的心理、生理的健康成长。面对这样的学生,必须认真关注,积极探索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的解决思路,以促进单亲家庭孩子的健康成长。农村单亲孩子特殊心理爱心教育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摇篮,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是儿童心理素质形成的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每个孩子都希望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家庭的完整对于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急剧变化,单家庭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孩子处于不完整的家庭之中,往日的活泼渐渐的远离了他们,开始变得孤独、自卑、拘谨、沉默寡言、任性、逆反,这些行为对于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会直接阻碍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今后的生活。
一、农村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一)孤独、自卑
由于家庭的破裂,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笑,一时无法接受缺失父(母亲的事实,有些孩子的孤独感倍增,不善言谈,甚至不愿与更多的小朋友接触,他们觉得别的小朋友会取笑自己是个没有爸(妈)的孩子,特别是在和别人发生冲突时,会感觉到自己没有父母的保护,因此这些孩子会产生自卑的心理,沉默寡言、孤僻。例如,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由于无法接受缺失母亲这一事实,变得特别孤僻、自卑,上课时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即使是老师提问时,声音也很小,总是怕回答错时小朋友会笑话自己;下课后,坐在教室里不是发呆,就是画画,似乎画画成为他释放心理的一种方式。
(二)任性
有些孩子在缺失了父母中的一方后,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承担了抚养他们的责任,对他们过分的溺爱,希望能够弥补他们缺失的那一份爱,但是,有的时候,适得其反,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自理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和发展,容易形成任性的性格缺点,在遇到一些小困难、小挫折时,不能积极的抵抗。而有些孩子由于父母的缺失,得不到足够的温暖,他们的心理就会产生偏位,既然自己的父母都给予不了自己足够的关心,那么只有靠自己去寻求那一份快乐了,于是他们就会到家庭以外的地方去寻求慰藉,例如网吧、游戏最全最热最专业的文档类资源,文库一网打尽;在学校不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比如迟到、早退、旷课、打架例如,某小学的学生,在母亲离开后,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