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社会环境愈加复杂的影响下,农村青少年身上的不良习气,不良嗜好,不良思想越来越突出,打架斗殴,早恋,网瘾越来越普遍。农村孩子的教育显得越来越无力。大量的劳工外出,有很多甚至是父母趁年轻同时外出务工。从小娇生惯养的孩子在家跟随爷爷奶奶,孩子从小接受的大多是百依百顺的呵护,身上的懒惰,思想上的茫然,青春期的波动。朋友之间,同学之间,和长辈之间的矛盾日益复杂。使得学校的教育显得更加被动和吃力。有人或许会说,国家要你们那么多老师干什么?孩子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责任理应有你们承担。的确老师负有责任,但不能把所有的责任归咎于教师。小的说是家庭,学校的责任。大的方面来说这批孩子走向社会就是社会问题。社会环境在他们的成长中起了更大更重要的作用。从小学习动力的丧失,导致学校学风不正,是其他一连串问题的根源。那么学习动力的丧失是否要完全归功于学校和老师吗?小学阶段老师的话起到的作用远远大于父母做出的决定。初中则几乎完全反过来,孩子有了成人意识,血缘关系使得他们在心里倾向于赞同听命于家长,主要是他们认识到,衣食住行包括零花钱的供应者是父母而并非老师于是。一些对教育的错误理解也使得很多青少年在校园里为所欲为,父母对孩子的希望从最初的品学兼优甚至降低到能初中毕业不学坏就很好了。以至于好多孩子从小丧失了学习动力和人生目标。好多家长认为自己在外没工夫照顾孩子,就努力的在金钱和物质上多给孩子。回家和孩子短暂的相处询问成绩但根本不重视学习。以至于好多孩子就这样想:我就是不学习。我捣乱,我搞破坏,你怎么着,你惩罚我我就去教育主管部门告你去。对于正在快速发育成长的孩子来说,做出上述行为其思想未必是清晰和故意的。大多只是对内心情绪的一种发泄。我不是支持对学生的体罚,体罚只能使学生在心里确认暴利能解决问题,专家们可能会感叹,教师工作的乏力源于素质。可专家就是专家不去基层,不去大量的基层走访,调查,专家也没有发言权。你辛辛苦苦做他一周的思想工作,双休日回家一个小时的自由散漫生活就会让你的工作效果付之东流。措辞疏漏甚多,表达不乏词不达意,只是说些当前农村孩子的问题和广大网友交流。不当之处敬请原谅。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