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自己的学文感受及质疑。5.齐读全文。三、课堂小结。四、作业。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规律的意识。2使学生明白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题目中的“道”是什么意思?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二、学文,领悟“道”1预习质疑:通过预习,你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说出在预
34
f习课文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如我和同伴在小龟遇到危险时很焦急,为什么向导却“若无其事”?向导明知道把小龟抱到大海会害了小龟,可他却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2筛选问题:上述问题哪一个最有研究价值?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在学生提出了不懂的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进行讨论与交流。)3读书释疑:(1)指名读书。指几名学生朗读课文,主要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熟练程度,便于作教学指导。(2)组内讨论:向导的话是什么意思?向导明知道那样做会害了小龟,可他为什么还是抱起小龟朝大海走去?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3)汇报交流:引导朗读、读中感悟自然之道。引导朗读的重点是第四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三、拓展,内化“道”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打开书再读一读《大自然的启示——“打扫”森林》,看看你还有什么样的感受?1拓展阅读。2举例说明。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具体例子谈体会,使“道”得以内化。四、总结。五、作业。板书
9自然之道遵循人违背
35
f教学反思:
保护伤害海龟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质疑,讨论说明文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变成什么样子?二、提示课题。1板书课题。板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2解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