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统筹支持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加大支持和奖励力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发挥本地区淘汰落后产能的主体作用,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按照对低效化肥行业电量调剂、合理补偿的原则引导化肥行业落后产能退出,优化化肥产业结构。积极安排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指导、督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新上投资项目,对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暂停办理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对未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对虚假淘汰行为,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和地方政府有关人员的责任。(三)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对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和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对重点排污行业实行全行业排污总量控制。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四)调整能源结构。合理控制煤炭开发规模和强度,结合发电用煤和煤炭中转需求,建设罗源湾、湄洲湾等煤炭储备中转基地,优化煤电布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进宁德核电站一期、二期和福清核电站建设。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建成投产仙游抽水蓄能电站,加快推进厦门抽蓄电站、周宁抽蓄电站、永泰抽蓄
f电站前期工作。积极发展风电,推进陆上风电的规模化开发和管理,启动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开发。因地制宜建设垃圾焚烧等规模化生物质发电项目。稳步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潮汐电站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到2015年,全省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47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0。(五)提高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完善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到2015年,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2。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技术产业,积极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以上。四、加大力度,实施重点工程加大力度,(一)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加快实施锅炉(窑炉)改造工程,推动工业锅炉和窑炉实施锅炉房系统、燃烧系统及窑炉高效燃烧、窑体全保温等节能减排改造,鼓励采用LNG等洁净燃料,到2015年工业锅炉、窑炉平均运行效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