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摘要在数学学习中也离不开阅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阅读有助于培养基本学习能力,通过数学阅读可以使学生具备个性学习和发展的基本技能,以适应“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关键字激发兴趣;训练思维;表扬鼓励【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2902数学的语言包含有通常的语言文字、数学符号、图表,因此,在数学阅读常须对各种语言进行转化,把不容易理解的语言形式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把抽象的条理不清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条理清楚的问题,用自己更清楚的语言来表述,即“用你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另外在数学阅读中也常要求在思式上频繁变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思考。1变换方式、激发兴趣、训练思维的敏捷性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反应迅速、思维敏捷的人才,而快的反应、敏捷的思维并不是天生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可以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持久地加以训练。比如在低年级教学例题“小雪得了12朵小红花,小磊得了8朵,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小红花?”老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拿出学具摆一摆。(用小圆片表示小雪的12朵,三角形片表示小磊的8朵。)接着,老师引导学生用圆形和三角形表示花,把它们画下来,进而顺势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数学思维的形成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
f需要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多次往复。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让思维活动充分建立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感性材料越丰富、越全面,学生的解题思路就越准确、越清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借助各种手段,使学生的思维顺利地由具体向抽象过渡。久而久之,学生阅读文本信息时,就能自然地想到画几何图、线段图或列数量关系式等,思维的敏捷性得到了加强,阅读能力也就相应地得到提高。
2细化要求,教给方法21激发兴趣,以“疑”导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就是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讲比较枯燥,不易理解。老师在提出读的要求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白什么原因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只有明白了读的原因后,才会带着问题去读,有意识地在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盲目地莫名其妙地读书。只有老师经常这样训练,学生才能慢慢地形成“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不致于常常机械地朗读。另外,在教室里张贴著名数学家探索数学规律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