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具操作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东阳市巍山镇中心小学胡丹丹内容摘要】【内容摘要】操作是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措施。由于其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习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具体形象、表象或动作帮助思维。数学知识对儿童来说是比较抽象、枯燥、难以理解的,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探究发现知识,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个性,都有着积极意义。加强学具操作,可以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理解题意、探索规律、形成概念;可以让学生的智能得到发展,培养其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关键词】学具操作获取知识智能发展关键词】
操作是培养数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措施。学具操作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能满足低段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天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低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优势,学习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具体形象、表象或动作进行思维。然而在低段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不重视学具操作,觉得学具操作对学生掌握知识帮助不大,不如多做题目多练习;有的教师觉得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后,课堂纪律很长时间无法组织,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所以在小学低段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具,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探究发现知识,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个性,都有着积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f一、加强学具操作,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加强学具操作,现代教育论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多向交流的复杂过程,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是通过教师的启发,去主动获取知识的。因此,运用学具操作,就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情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探求新知的活动。(一)在操作中充分感知,形成概念小学生获得概念依赖于经验,尤其是学习最初的概念,更加依赖于亲身的经验。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充分感知,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将有利于促进概念的形成。如教学数的认识时,一年级的小学生对数虽然有过接触,并且都会数十几或几十几的数,但这些认识是不完善的,模糊的,特别是对计数单位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在教学时需要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1)让学生取出11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