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课教材简介: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分别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二自然段按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形象地写出飘浮于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独特姿态。第三自然段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和“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着力刻画出云雾变化之多;用“刚刚还……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了……”等词句,强调庐山云雾的变幻之快。最后用“……”含蓄地表明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全文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3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习第2、3自然段总分的写法。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习第2、3自然段总分的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出示一组云雾飘渺的庐山图,字幕:云遮雾罩的庐山啊,真令人流连忘返。问: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问:这是什么地方的美景,让作者留恋不止,舍不得回去呢?(板书:庐山的)二、整体感知庐山云雾的神秘。1师提出问题,生自读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f问:庐山都有什么景色?作者最喜欢什么?(板书:云雾)
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2生带上问题,自读课文后找出相应词句并勾划下来。
3问答中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神秘。
师:庐山都有什么景色?(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
分秀丽。)
师: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什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
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
师:你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