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P2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P93【关键期】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P114【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P11了解5【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P136【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P16了解7【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P218【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是一个介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P26P279【强化】有机体作出的反应与其随后出现的刺激条件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把反应之后出现的、能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或措施称为强化。P3210【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P3711【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P3812【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活动。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P4413【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