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说:“同学们在阅读中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实际上,当学生读完阅读材料后或多或少会有所了解。然而,就是这一知半解却让学生一叶障目,觉得自己都读懂了,当然也就无法提出问题。只有当教师循着阅读理解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发问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有很多地方没有理解。那么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深入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提高提问的能力呢?最重要的是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上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只有掌握了提问的基本方法,学生才会懂得什么是问题、怎样发现问题、如何提出问题。在阅读指导中,笔者从以下三方面帮助学生获得提问的方法。
一、形成问题
让学生在读完阅读材料后就产生疑问,这是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向阅读材料问一问为什么,多向自己问一问为什么。比如,在教学《三克镭》一文中,三克镭是怎么来的?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为什么买不起一克镭……或许一篇短文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若干个为什么,可以问得老师心浮气躁、心烦意乱,但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基础。在那若干个“为什么”中,有的是可以靠学生自己的自读、理解解决的,在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后,这就不再成为问题,但还有一部分“为什么”却是学生记忆中的知识经验所空缺的。这时,他们就处在问题情景之中了,而这些“为什么”也就自然成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探究时所形成的问题。
二、变换提问方式
提问的方式就是学生怎样向同学和老师提问。在指导学生提问的操作策略上,笔者认为不必让学生墨守成规,仅对自己已形成疑问的地方进行提问,而是要告诉学生,提问可以用两种方式。
第一,把读懂的地方变成问题,当小老师考考其他同学,看他们是否和你一样弄懂了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因为要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自己发现疑问,这并不是一日之功,在他们还没有形成质疑能力的这段时间里,让其提出问题仍是一件难事。但是,“意识指导行动”,只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提问意识,产生提问兴趣,就能促使他们发生这样的变化:要我提问→我要提问→我爱提问→我会提问。显然,这种提问方式不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所以我们称它为“明知故问”。或许有人认为这纯属多此一举,因为这不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疑问。其实不然,因为这样做增加了学生提问的方式,不仅是有疑惑可以提问,而且即使没有疑问,也可以将自己弄懂的地方转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