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释疑能力的研究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中缺乏学生的提问与质疑,是对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理念的忽视和悖逆。而学生的提问和质疑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支点,在语文教学中有其必要性新课标的要求;主体性教学的需要;学生阅读的需要;互动性原则的体现。本文从现状分析、问题解剖、意义追寻和对策探讨四个角度进行阐释,并提出了五点建议:创设宽松的氛围,营造质疑的环境;扩大质疑的空间,培养质疑的兴趣;扬起质疑的勇气,树立质疑的信心;指导质疑的方法,提高质疑的能力;质疑还需激趣。
【关键词】:阅读教学;能力培养;质疑释疑
一、现状分析有这样一则报道:“上海某区教育学院就课堂提问的专题随机抽取6所中小学,调查了语文、数学课各9节,发现在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敢提问和教师不善于提出问题的现象相当突出。在被调查的18堂课中,经统计只有一名小学生在语文课上向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而在另一堂课上,任课教师45分钟之内竟然一口气向学生提了98个问题。”①这种“满堂问”授课方式其实就是“满堂灌”的同质异构体。调查发生在上海,但在我们自己身边也不乏此类现象。环视周遭,这种师问生答的形式几乎占据了课堂,而且可能已经成为当前课堂阅读教学的主流形态。这种课堂的问题是预设的,学生的回答只不过是殊途,它终究会走向“罗马”。学生已经“建立了一个信念:老师的任何问题都具有一个标准答案的”。②教师仍然享受着话语的霸权,学生不会、不敢、不愿提出问题实属“情”
用心爱心专心
f“理”之中。因此,这种课堂其实是对学生主体的漠视,当然也就失去了对学生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行为的具体实施。其实质,课堂由师生互动交往的平台成了教师表演“教案剧”的舞台。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教学理念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由此,我们提倡,让学生的质疑行为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