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的艺术创作手法和技法逐渐运用到中国的音乐中,运用的音乐体裁面也逐步拓展,还提出了诸多的新理论和新概念。但由于这一时期的中国处于战争状态,中国歌剧的主要题材也与战争和百姓的生活现实有关,例如《扬子江暴风雨》正是创作与抗日战争时期,反应了人们的爱国情怀,激发了人们的抗日热情。其中,歌剧《白毛女》的上映标志着中国歌剧已经走向成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风格,并对歌剧的创作发展有了初步的探索结果。
(二)发展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歌剧得到了全面发展,这一发展特征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之前,经历了大约30年的发展历程。这一时期,歌剧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全面发展,主要得益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系列文艺改革,在1951年中国成立了戏曲研究院,之后还进行了戏曲“三改”8,在此背景下,中国歌剧的创作也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发展,同时在题材、艺术形式和创作内容上都进行了创新,但选材主要以革命、工农兵生活等为主。
这一时期,中国歌剧的发展成就以歌剧与戏曲的成功结合为标志,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以《小二黑结婚》最具代表性,中国歌剧从我国的民间传统文化中获得了养分和灵感,得到了本土化的发展,还创作出民族歌剧的特有形式,并在五六十年代得到了辉煌发展。
(三)繁荣期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全面爆发期,可谓繁荣发展了40年,一直持续至今。这一时期,歌剧在中国得到的繁荣发展主要是因为:第一,改革开放的春风,为歌剧艺术的创作创造了适宜的环境;第二,欧美音乐和港澳台音乐的新理论和新形式持续输入,为歌剧的创作发展带来了新理念;第三,中国艺术家升级观念,开始探索更适合群众传播的通俗歌剧形式。这一时期的歌剧主要呈现出民族歌剧、新歌剧和音乐剧这三种歌剧形式,被统称为中国歌剧,并涌现出无数的作品,中国歌剧的创作进入了一个爆发时期,其中,最具时代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是《原野》,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做到了完美融合9。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发展,人类的文化发展模式也进入新的阶段,古典艺术在全球的发展都遇到了阻碍,歌剧亦是如此,如今,歌剧在中国
5
f已成为老年人的专属艺术形式,并不受新时期年轻人的喜爱,其魅力正在打折。
三、中国歌剧创作中的时代内涵
中国歌剧在过去的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包含着一定的时代内涵,其创作过程更是紧贴时代特性,因此,对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