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价标准:引导学生从制作技术、学习态度、作品的美观程度、设计是否具有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建议: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性、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鼓励同伴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2
f第一课时了解风筝1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学习指导语:同学们,在春暖花开的时节,你喜欢做什么呢学生交流。看一看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吧。师播放人们放风筝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了解哪些有关风筝的知识呢?板书了解风筝
(设计意图:出示人们放风筝的情境图,唤起学生的美好回忆,激发学生研究风筝的兴趣。)(二)学习与探究(10分钟)
学习指导语:中国是风筝的故乡。远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我国就发明了风筝。一千多年以前,风筝传到了日本等国,很快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课件出示大量的风筝图片。提出问题看了这么多风筝,你想了解哪些有关风筝的知识?学生交流后确定研究主题(1)风筝的起源(2)风筝的构造(3)风筝的种类(4)风筝的制作过程
…………(三)实践与体验(15分钟)学生分组探究:1风筝的起源。(1)学生分组交流课前搜集有关风筝的起源资料。(2)学生汇报(3)教师课件展示资料: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
3
f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古代风筝,曾被用于军事上之侦察工具外,更进行测距、越险、载人的历史记载。
2风筝的构造:师利用风筝的成品演示讲解(1)骨架:支撑整个风筝的架子。(2)蒙面:承受升力的部分,大多用纸做成,也有用绢作的。(3)尾巴:起平衡稳定的作用。也有风筝没有尾巴,靠蒙面本身起作用。(4)提线:风筝和放飞的连线,也有调整风筝角度的作用。(5)放飞线:起两个作用,一是产生拉力,是风筝和空气产生相对运动;二是牵引风筝升高,上升的高度取决于线的长度。3风筝的种类:(1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2师小结风筝按其形状可以分为六大类:软翅风筝、硬翅风筝、龙形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