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的教案
作者:周云
风筝的制作
【教学时段】20152016学年上期
【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教学设计】
风筝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品,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风筝的制作是一项运用数学知识、自然科学、物理知识、美工知识,
进行动手动脑练习的科技活动。因此,此项培训针对初中二年级的学
生来说,是非常有趣也是非常有锻炼意义的。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
解风筝的起源,还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弄清风筝起飞的原理,
让学生学过的书本知识,在实际运用中有效的结合起来。同时还在制
作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
制作体验到动手的乐趣和创造的快乐。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风筝的历史、类型、起飞原理等相关知识;(2)初步掌握“扎”、“糊”、“绘”等风筝制作的基本方法。2、过程与方法:体验风筝制作的全过程,运用所学方法独立制作一个简易的“十字形”骨架风筝。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培养民族自豪感及对艺术美、文化美、科学美的感受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风筝制作的基本方法:扎、糊、绘。难点:风筝骨架的制作。【教学资源】
1
f渝中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基地的教案
作者:周云
材料:篾条、拷贝纸或者皮宣纸、棉线、颜料工具:剪刀、美工刀、铅笔、乳白胶、直尺、橡皮、画笔等教具:风筝示范作品、学生绘图参考图片设备:多媒体展示平台课件:《风筝的制作》教学课件【教学时间】150分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5分钟
每逢春季,人们都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气息,也忘不了三五成群,带上喜欢的风筝到河边或者高处放风筝,看着各式各样的风筝,在和煦的春风中冉冉升起,衬着蓝天白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展示一幅图,一首诗(唐代高鼎《村居》中写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一个词纸鸢引出课题。
那同学们知道风筝的起源吗?说起来,那可是值得我们大家共同骄傲的呢!(简介风筝的历史。最早风筝并不叫风筝,而是叫鹞或者鸢。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以鸟为形,以木为材,制成了可在空中飞行的木鸢。后来随着造纸术的发明、丝织业的兴起,风筝就由最初的军事用途逐渐转变为民间娱乐。因为古人在纸鸢上装置竹哨,风入竹哨,声如筝鸣,所以得名为风筝。在民间仍有鸢和鹞的称呼,在北方叫纸鸢,在南r